做最有影響力的種植管理專家
為每個種植者提供全程解決方案

領先化工 4000-900-331

首頁幫助中心葉斑病

葉斑病

花生葉斑病

1、褐斑病 葉片受害后,初生圓形或近圓形黃褐色小斑點,病斑逐漸擴大,直徑約10~14mm 葉尖、葉緣病斑形狀不規(guī)則,顏色較黑斑病淺,葉正面病斑茶褐色或暗褐色,背面呈褐色或黃褐色。初期病斑周圍產生明顯的黃色暈圈,背面不明顯。

2、黑斑病 發(fā)病初期癥狀不易于同褐斑病區(qū)分,但到后期差異較顯著。 葉片受害后,初生褐色針頭大小病斑,逐漸擴大為圓形病斑,直徑約1~5mm,病斑逐漸由淺褐色變成黑褐色,葉背面與正面病斑的顏色相似。葉片正面病斑周圍有不明顯的淡黃色暈圈,病斑背面有許多黑色小點,排列成同心輪紋狀,即病菌分生孢子座。潮濕的情況下,病斑上能產生一層灰褐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網斑病 主要發(fā)生在花生生長中期,為害葉片。癥狀類型受氣候條件尤其是相對濕度的影響較大,相對濕度低于80%時,病斑為褐色網紋型,發(fā)病初期在葉片正面產生星芒狀小黑點,后擴大為邊緣網狀,不規(guī)則而模糊的黑褐色病斑,約7~15mm ,近圓形,黑褐色,病斑邊緣較清晰,穿透葉片,但葉背面病斑較小,壞死部分可形成黑色小點,即分生孢子器

三種病害的侵染循環(huán)基本相似,病菌均以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或菌絲團在病殘體內越冬,未腐爛病組織內的分生孢子也能越冬,并成為第二年初次侵染的來源。黑斑病菌的菌絲體在寄主細胞間蔓延并產生分枝型吸器侵入柵欄組織和海綿體組織的葉肉細胞內。褐斑病菌和網斑病菌的菌絲體在細胞間或細胞內蔓延,不產生吸器。以后菌絲體又在寄主表皮下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進行再侵染。病菌潛育期長短因溫度而異,22~23℃ 時3~4天出現癥狀,在低溫條件下潛育期要延長到15~30天。在有露水或水膜的情況下,最易產生分生孢子?;ㄉ捌诎l(fā)病輕,后期發(fā)病重;幼嫩器官發(fā)病輕,老齡器官發(fā)病重。

1、選用抗病品種:一般直立型品種較蔓生型抗病,多粒型的比壟生型的抗病,葉形小、葉色深綠的品種較葉型大而淺綠的品種抗病。山東以“奧油92”為最抗,中熟品種以“花39”為最抗。各地應因地制宜的選用抗病品種。

2、輪作換茬:該病菌寄主作物比較單一,只侵染花生,在發(fā)病嚴重的地區(qū),可與其他作物輪作,尤其是與玉米、甘薯等作物輪作,可有效控制此病的發(fā)生。

3、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施足基肥,特別是施足有機肥,可促進花生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

4、藥劑防治:播種前拌種:用愛爾稼10克+愛爾稼伴侶50克,兌水300毫升混合均勻配成母液,將25—30斤花生種子攤在塑料薄膜上(或塑料大盆內),將配好的母液分次灑在花生種子上,迅速攪拌均勻,在陰涼通風處攤開,充分晾干后即可播種。也可采用符合要求的拌種機拌種包衣。

生長期施藥:在發(fā)病初期病株率為20%時及時噴藥防治,可使病害減輕。

電話咨詢 公司地圖 企業(yè)微博 首頁